• 首页
  • 本所概况
    • 所简介
    • 领导班子
    • 本所历史
    • 机构设置
  • 组织机构
    • 职能机构
    • 科研机构
  • 科技创新
    • 科技动态
    • 科研平台
    • 科技政策
  • 人才队伍
    • 产业体系专家
    • 专家库
  • 科技支撑
    • 仪器设备介绍
    • 试验基地
  • 乡村振兴
    • 支撑机构
    • 科技服务
    • 成果转化
  • 党群工作
    • 党建工作
    • 群团活动
    • 创新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资讯 » 详细
农民日报:科企合作,助推海南蚕桑产业提质增效
作者:农民日报海南新闻 来源: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日期:2020-06-18

农民日报客户端讯(陆敏泉 记者操戈 邓卫哲)近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热科院环植所)与海南创科农旅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并在海南省儋州市设立“蚕桑产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该中心将按照农业农村部农业绿色发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建设要求,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深入推进海南蚕桑产业提质增效、三产融合,助力脱贫攻坚。

据了解,蚕桑产业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劳动强度低的全产业链绿色高效农业。桑树种植后6个月即有产出,且首年亩产值就能超过4000元,第二年亩产值6000元-7000元,第三年亩产值可达到8000元-10000元,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签约仪式现场

中国热科院环植所所长易克贤介绍,该所设有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海口综合试验站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桑蚕研究中心2个科研组织机构,也是我国唯一的热带蚕桑产业研究平台。近年来,科研团队经过走访调查发现,海南蚕桑产业发展目前存在桑青枯病、家蚕脓病主要病虫害问题、桑园立园瓶颈问题、蚕茧产量和质量不高等三大难题。

对此,中国热科院环植所通过科技攻关,研究、熟化热区家蚕病虫害防治和登簇剂使用技术、热区桑树硬枝扦插快繁育苗技术、热区标准化蚕房建设和管理技术、桑青枯病绿色防控技术和检测试剂盒等“四大技术”,并引进选育“粤桑119”等4个品种,有效解决了产业难题。

海南创科农旅集团董事长李忠军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在海南的桑叶种植规模超过5万亩,年产鲜茧400多万斤,此次合作将进一步加强产学研融合,让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成产业,带动更多农民增收。

半自动化蚕房

在儋州市南丰镇,村民宋先录通过与科创农旅集团合作种植了280亩桑树,在中国热科院环植所桑蚕中心技术支持下,采用桑苗快速繁育、水肥一体化栽培、病虫害科学防治,以及半自动化高效养蚕技术,桑园管理和后期养蚕效率大幅提高,实现了每年纯收入不少于100万元。

据悉,接下来双方将共同建设“科研院所+公司+农户”的“一产”新模式;共同研究创新蚕桑茧丝加工、资源多元利用技术,形成“二产”产业结构;共同推进循环农业、科普、文旅产业发展,延伸“三产”产业链条,共同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和蚕桑产业集约化、高值化发展。


链接:http://fx.farmer.com.cn/share/news/detail_index.html?contentType=5&contentId=11456&cId=0&we-media=1&fromFlag=2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 © 2016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琼ICP备19003759号-5
 
  • 首页
  • 本所概况
    • 所简介
    • 领导班子
    • 本所历史
    • 机构设置
  • 组织机构
    • 职能机构
    • 科研机构
  • 科技创新
    • 科技动态
    • 科研平台
    • 科技政策
  • 人才队伍
    • 产业体系专家
    • 专家库
  • 科技支撑
    • 仪器设备介绍
    • 试验基地
  • 乡村振兴
    • 支撑机构
    • 科技服务
    • 成果转化
  • 党群工作
    • 党建工作
    • 群团活动
    • 创新文化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 通知公告
  • 招聘
  • 科技进展
  • 媒体资讯
  • 政策法规
  • 文明创建
当前位置:>首页>媒体资讯

农民日报:科企合作,助推海南蚕桑产业提质增效

作者:农民日报海南新闻 来源: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发表时间:2020-06-18 点击: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

农民日报客户端讯(陆敏泉 记者操戈 邓卫哲)近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热科院环植所)与海南创科农旅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并在海南省儋州市设立“蚕桑产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该中心将按照农业农村部农业绿色发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建设要求,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深入推进海南蚕桑产业提质增效、三产融合,助力脱贫攻坚。

据了解,蚕桑产业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劳动强度低的全产业链绿色高效农业。桑树种植后6个月即有产出,且首年亩产值就能超过4000元,第二年亩产值6000元-7000元,第三年亩产值可达到8000元-10000元,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签约仪式现场

中国热科院环植所所长易克贤介绍,该所设有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海口综合试验站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桑蚕研究中心2个科研组织机构,也是我国唯一的热带蚕桑产业研究平台。近年来,科研团队经过走访调查发现,海南蚕桑产业发展目前存在桑青枯病、家蚕脓病主要病虫害问题、桑园立园瓶颈问题、蚕茧产量和质量不高等三大难题。

对此,中国热科院环植所通过科技攻关,研究、熟化热区家蚕病虫害防治和登簇剂使用技术、热区桑树硬枝扦插快繁育苗技术、热区标准化蚕房建设和管理技术、桑青枯病绿色防控技术和检测试剂盒等“四大技术”,并引进选育“粤桑119”等4个品种,有效解决了产业难题。

海南创科农旅集团董事长李忠军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在海南的桑叶种植规模超过5万亩,年产鲜茧400多万斤,此次合作将进一步加强产学研融合,让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成产业,带动更多农民增收。

半自动化蚕房

在儋州市南丰镇,村民宋先录通过与科创农旅集团合作种植了280亩桑树,在中国热科院环植所桑蚕中心技术支持下,采用桑苗快速繁育、水肥一体化栽培、病虫害科学防治,以及半自动化高效养蚕技术,桑园管理和后期养蚕效率大幅提高,实现了每年纯收入不少于100万元。

据悉,接下来双方将共同建设“科研院所+公司+农户”的“一产”新模式;共同研究创新蚕桑茧丝加工、资源多元利用技术,形成“二产”产业结构;共同推进循环农业、科普、文旅产业发展,延伸“三产”产业链条,共同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和蚕桑产业集约化、高值化发展。


链接:http://fx.farmer.com.cn/share/news/detail_index.html?contentType=5&contentId=11456&cId=0&we-media=1&fromFlag=2 

(责任编辑:hzsadmin)

Copyright ©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监制 琼ICP备19003759号-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