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下午,我所特聘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彭德良研究员应邀到我所交流,并作了题为“植物线虫的分子致病机制及防控策略”的学术报告,易克贤所长主持了学术交流会。我所科研人员、研究生参加了交流。
报告会上,彭德良研究员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在植物线虫病害发生危害、孢囊线虫效应子功能解析和粮食作物孢囊线虫病害综合防控技术等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彭德良研究员指出,小麦孢囊线虫、大豆孢囊线虫、蔬菜根结线虫、松材线虫和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等是我国主要植物线虫发生种类。彭德良研究团队鉴定了多个与孢囊线虫寄生致病密切相关的效应子基因,并解析了其分子机制。为做好植物线虫的综合防控,彭德良研究团队建立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抗病品种为核心、与化学防治相结合”、适合黄淮冬麦区、华北冬麦区、西北春麦区等不同小麦生态区的小麦孢囊线虫病分区治理的综合防控控制技术体系。
彭德良为中国农科院“作物线虫病害流行与防控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首席专家,长期从事植物线虫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线虫病害防控技术研究。先后在意大利农业线虫研究所、英国CABI国际寄生虫研究所和比利时农业研究中心作物研究所线虫实验室从事线虫合作研究。主持国家973课题、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863”国际合作项目等研究项目3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成果奖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6项,主编著作6部,参编著作8部,发表SCI论文50余篇。
.png)
报告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