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本所概况
    • 所简介
    • 领导班子
    • 本所历史
    • 机构设置
  • 组织机构
    • 职能机构
    • 科研机构
  • 科技创新
    • 科技动态
    • 科研平台
    • 科技政策
  • 人才队伍
    • 产业体系专家
    • 专家库
  • 科技支撑
    • 仪器设备介绍
    • 试验基地
  • 乡村振兴
    • 支撑机构
    • 科技服务
    • 成果转化
  • 党群工作
    • 党建工作
    • 群团活动
    • 创新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进展 » 详细
环植所在“农(食用菌)-光互补”绿色低碳农业模式效益评价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作者:程汉亭 来源: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日期:2023-11-02

       近期,环植所食用菌循环农业模式研究团队在“农(食用菌)-光互补”绿色低碳农业模式效益评价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食用菌生产和光伏相结合的“农-光互补”模式可降低环境影响,改善能源消耗形态,提高经济效益。

       食用菌生产(基质混合、灭菌、控温/控湿等)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环境影响,光伏技术与农业生产结合可减轻环境影响。然而,应用光伏技术后食用菌生产的环境影响和经济效益如何变化仍不清楚。研究团队开展了传统食用菌生产模式和食用菌-光伏生产模式的环境、能源和经济评价。研究发现,与传统食用菌生产模式相比较,食用菌-光伏生产模式可达到每生产1kg食用菌减少60%的CO2排放量,节约25%的土地资源利用,降低46%不可再生能源需求,增加35%的纯利润。通过敏感性分析和情景模拟,提出了“农(食用菌)-光互补”模式系统优化措施。该研究结果填补了光伏-食用菌模式对环境影响知识的空白,为“农(食用菌)-光互补”绿色低碳农业模式推广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优化建议,对我国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片1.png

图“农(食用菌)-光互补”绿色低碳农业模式的环境影响、累积有效能需求和经济评估概要图

       相关研究结果以“Environmental damages, cumulative exergy demand, and economic assessment of Panus giganteus farming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solar technology”为题发表于《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9.8)。环植所程汉亭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李勤奋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院科技“揭榜挂帅”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3.168020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 © 2016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琼ICP备19003759号-5
 
  • 首页
  • 本所概况
    • 所简介
    • 领导班子
    • 本所历史
    • 机构设置
  • 组织机构
    • 职能机构
    • 科研机构
  • 科技创新
    • 科技动态
    • 科研平台
    • 科技政策
  • 人才队伍
    • 产业体系专家
    • 专家库
  • 科技支撑
    • 仪器设备介绍
    • 试验基地
  • 乡村振兴
    • 支撑机构
    • 科技服务
    • 成果转化
  • 党群工作
    • 党建工作
    • 群团活动
    • 创新文化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 通知公告
  • 招聘
  • 科技进展
  • 媒体资讯
  • 政策法规
  • 文明创建
当前位置:>首页>科技进展

环植所在“农(食用菌)-光互补”绿色低碳农业模式效益评价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作者:程汉亭 来源: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发表时间:2023-11-02 点击: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

       近期,环植所食用菌循环农业模式研究团队在“农(食用菌)-光互补”绿色低碳农业模式效益评价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食用菌生产和光伏相结合的“农-光互补”模式可降低环境影响,改善能源消耗形态,提高经济效益。

       食用菌生产(基质混合、灭菌、控温/控湿等)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环境影响,光伏技术与农业生产结合可减轻环境影响。然而,应用光伏技术后食用菌生产的环境影响和经济效益如何变化仍不清楚。研究团队开展了传统食用菌生产模式和食用菌-光伏生产模式的环境、能源和经济评价。研究发现,与传统食用菌生产模式相比较,食用菌-光伏生产模式可达到每生产1kg食用菌减少60%的CO2排放量,节约25%的土地资源利用,降低46%不可再生能源需求,增加35%的纯利润。通过敏感性分析和情景模拟,提出了“农(食用菌)-光互补”模式系统优化措施。该研究结果填补了光伏-食用菌模式对环境影响知识的空白,为“农(食用菌)-光互补”绿色低碳农业模式推广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优化建议,对我国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片1.png

图“农(食用菌)-光互补”绿色低碳农业模式的环境影响、累积有效能需求和经济评估概要图

       相关研究结果以“Environmental damages, cumulative exergy demand, and economic assessment of Panus giganteus farming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solar technology”为题发表于《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9.8)。环植所程汉亭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李勤奋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院科技“揭榜挂帅”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3.168020

 

(责任编辑:eppiadmin)

Copyright ©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监制 琼ICP备19003759号-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