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本所概况
    • 所简介
    • 领导班子
    • 本所历史
    • 机构设置
  • 组织机构
    • 职能机构
    • 科研机构
  • 科技创新
    • 科技动态
    • 科研平台
    • 科技政策
  • 人才队伍
    • 产业体系专家
    • 专家库
  • 科技支撑
    • 仪器设备介绍
    • 试验基地
  • 乡村振兴
    • 支撑机构
    • 科技服务
    • 成果转化
  • 党群工作
    • 党建工作
    • 群团活动
    • 创新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进展 » 详细
环植所在热带果树病原菌致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作者:张贺 来源: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日期:2023-04-28

近日,中国热科院环植所热带果树病害研究组在漆酶调控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致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报道漆酶Cglac13与芽管形成存在密切关系,为漆酶在胶孢炭疽菌中的致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芒果、香蕉等热带果树炭疽病主要由胶孢炭疽菌引起,胶孢炭疽菌的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芽管顶端膨大形成附着胞,附着胞则借助侵染钉侵染寄主多个部位,引起的炭疽病严重影响了产业的经济效益。真菌漆酶基因(laccase)是影响胶孢炭疽菌侵染寄主的关键基因,但漆酶基因如何调控芽管的形成,进而影响致病力的作用机制,仍不够清晰。该研究通过聚乙二醇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获得胶孢炭疽菌Cglac13基因的敲除突变体和回补菌株,并测定相关表型,发现敲除漆酶基因Cglac13后,突变体菌株产生芽管的能力显著增强,且芽管长度明显增加,但附着胞黑色素积累受阻,致病性降低,而基因回补菌株则恢复到与野生型相近的表型(图1)。因此,推测敲除Cglac13基因后胶孢炭疽菌致病性降低与芽管形成有关,极性丧失促进了芽管的形成和伸长,同时延迟了附着胞的形成和黑色素的积累,进而降低了病原菌的侵染效率,最终导致致病力下降(图2)。

 image.png

图1 Cglac13基因对芽管形成和致病力的影响

 image.png

图2 Cglac13基因调控胶孢炭疽菌侵染过程的示意图

研究成果以“The Involvement of the Laccase Gene Cglac13 in Mycelial Growth, Germ Tube Development, and the Pathogenicity of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from Mangoes ”为题发表于《Journal of Fungi》(JCR一区,IF=5.724)。海南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张梦婷和肖春丽为论文第一作者,热科院环植所张贺博士和蒲金基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中国热科院科技“揭榜挂帅”项目和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全文衔接:https://www.mdpi.com/2309-608X/9/5/503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 © 2016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琼ICP备19003759号-5
 
  • 首页
  • 本所概况
    • 所简介
    • 领导班子
    • 本所历史
    • 机构设置
  • 组织机构
    • 职能机构
    • 科研机构
  • 科技创新
    • 科技动态
    • 科研平台
    • 科技政策
  • 人才队伍
    • 产业体系专家
    • 专家库
  • 科技支撑
    • 仪器设备介绍
    • 试验基地
  • 乡村振兴
    • 支撑机构
    • 科技服务
    • 成果转化
  • 党群工作
    • 党建工作
    • 群团活动
    • 创新文化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 通知公告
  • 招聘
  • 科技进展
  • 媒体资讯
  • 政策法规
  • 文明创建
当前位置:>首页>科技进展

环植所在热带果树病原菌致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作者:张贺 来源: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发表时间:2023-04-28 点击: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

近日,中国热科院环植所热带果树病害研究组在漆酶调控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致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报道漆酶Cglac13与芽管形成存在密切关系,为漆酶在胶孢炭疽菌中的致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芒果、香蕉等热带果树炭疽病主要由胶孢炭疽菌引起,胶孢炭疽菌的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芽管顶端膨大形成附着胞,附着胞则借助侵染钉侵染寄主多个部位,引起的炭疽病严重影响了产业的经济效益。真菌漆酶基因(laccase)是影响胶孢炭疽菌侵染寄主的关键基因,但漆酶基因如何调控芽管的形成,进而影响致病力的作用机制,仍不够清晰。该研究通过聚乙二醇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获得胶孢炭疽菌Cglac13基因的敲除突变体和回补菌株,并测定相关表型,发现敲除漆酶基因Cglac13后,突变体菌株产生芽管的能力显著增强,且芽管长度明显增加,但附着胞黑色素积累受阻,致病性降低,而基因回补菌株则恢复到与野生型相近的表型(图1)。因此,推测敲除Cglac13基因后胶孢炭疽菌致病性降低与芽管形成有关,极性丧失促进了芽管的形成和伸长,同时延迟了附着胞的形成和黑色素的积累,进而降低了病原菌的侵染效率,最终导致致病力下降(图2)。

 image.png

图1 Cglac13基因对芽管形成和致病力的影响

 image.png

图2 Cglac13基因调控胶孢炭疽菌侵染过程的示意图

研究成果以“The Involvement of the Laccase Gene Cglac13 in Mycelial Growth, Germ Tube Development, and the Pathogenicity of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from Mangoes ”为题发表于《Journal of Fungi》(JCR一区,IF=5.724)。海南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张梦婷和肖春丽为论文第一作者,热科院环植所张贺博士和蒲金基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中国热科院科技“揭榜挂帅”项目和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全文衔接:https://www.mdpi.com/2309-608X/9/5/503


(责任编辑:eppiadmin)

Copyright ©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监制 琼ICP备19003759号-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