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本所概况
    • 所简介
    • 领导班子
    • 本所历史
    • 机构设置
  • 组织机构
    • 职能机构
    • 科研机构
  • 科技创新
    • 科技动态
    • 科研平台
    • 科技政策
  • 人才队伍
    • 产业体系专家
    • 专家库
  • 科技支撑
    • 仪器设备介绍
    • 试验基地
  • 乡村振兴
    • 支撑机构
    • 科技服务
    • 成果转化
  • 党群工作
    • 党建工作
    • 群团活动
    • 创新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进展 » 详细
环植所在《Science》期刊发表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方面的letter文章
作者:吕宝乾 来源: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日期:2023-04-24

      近日,中国热科院环植所入侵害虫研究团队在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发表了题为“Biological pest control protects pollinators”的letter文章(20 Apr 2023,Vol 380,Issue 6642,p. 251,DOI: 10.1126/science.adh3467)。文章提出大量使用杀虫剂防治世界性害虫草地贪夜蛾,影响玉米田中蜜蜂等有益昆虫种群,严重威胁着农业生态系健康发展。

      草地贪夜蛾是全球重大迁飞害虫,危害玉米等粮食作物。近些年,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入侵危害。仅在非洲,草地贪夜蛾每年造成9.4亿美元的损失。为减少草地贪夜蛾造成的产量损失,喷洒化学农药是目前主要的防治手段。但本团队在海南的监测与防控研究中发现,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草地贪夜蛾会威胁到蜜蜂等授粉昆虫。因此,建议加大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减少农药使用,保护授粉昆虫,即保障粮食安全同时也保护农田生态系统健康。

      热科院环植所吕宝乾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热科院环植所王树昌研究员、比利时昆虫学家Kris Wyckhuys和贵州大学联培硕士生刘卓同学参与了本项工作。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400702)资助。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h3467

      本团队已筛选获得卵寄生蜂(螟黄赤眼蜂、夜蛾黑卵蜂)、幼虫寄生蜂(茧蜂)、蛹寄生蜂(啮小蜂)等本土天敌,并通过定向选育获得耐高温品系。在研究寄生蜂基础生物学、生态学基础上,目前正在研发上述寄生蜂大量扩繁和释放技术。在田间采用联合释放多种寄生蜂,可显著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20%以上,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团队提出的以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为主的《周年繁殖区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治技术》入选海南省2021年主推技术。


 图 发表的论文期刊及文章截图.png

发表的论文期刊及文章截图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 © 2016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琼ICP备19003759号-5
 
  • 首页
  • 本所概况
    • 所简介
    • 领导班子
    • 本所历史
    • 机构设置
  • 组织机构
    • 职能机构
    • 科研机构
  • 科技创新
    • 科技动态
    • 科研平台
    • 科技政策
  • 人才队伍
    • 产业体系专家
    • 专家库
  • 科技支撑
    • 仪器设备介绍
    • 试验基地
  • 乡村振兴
    • 支撑机构
    • 科技服务
    • 成果转化
  • 党群工作
    • 党建工作
    • 群团活动
    • 创新文化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 通知公告
  • 招聘
  • 科技进展
  • 媒体资讯
  • 政策法规
  • 文明创建
当前位置:>首页>科技进展

环植所在《Science》期刊发表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方面的letter文章

作者:吕宝乾 来源: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发表时间:2023-04-24 点击: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

      近日,中国热科院环植所入侵害虫研究团队在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发表了题为“Biological pest control protects pollinators”的letter文章(20 Apr 2023,Vol 380,Issue 6642,p. 251,DOI: 10.1126/science.adh3467)。文章提出大量使用杀虫剂防治世界性害虫草地贪夜蛾,影响玉米田中蜜蜂等有益昆虫种群,严重威胁着农业生态系健康发展。

      草地贪夜蛾是全球重大迁飞害虫,危害玉米等粮食作物。近些年,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入侵危害。仅在非洲,草地贪夜蛾每年造成9.4亿美元的损失。为减少草地贪夜蛾造成的产量损失,喷洒化学农药是目前主要的防治手段。但本团队在海南的监测与防控研究中发现,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草地贪夜蛾会威胁到蜜蜂等授粉昆虫。因此,建议加大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减少农药使用,保护授粉昆虫,即保障粮食安全同时也保护农田生态系统健康。

      热科院环植所吕宝乾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热科院环植所王树昌研究员、比利时昆虫学家Kris Wyckhuys和贵州大学联培硕士生刘卓同学参与了本项工作。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400702)资助。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h3467

      本团队已筛选获得卵寄生蜂(螟黄赤眼蜂、夜蛾黑卵蜂)、幼虫寄生蜂(茧蜂)、蛹寄生蜂(啮小蜂)等本土天敌,并通过定向选育获得耐高温品系。在研究寄生蜂基础生物学、生态学基础上,目前正在研发上述寄生蜂大量扩繁和释放技术。在田间采用联合释放多种寄生蜂,可显著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20%以上,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团队提出的以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为主的《周年繁殖区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治技术》入选海南省2021年主推技术。


 图 发表的论文期刊及文章截图.png

发表的论文期刊及文章截图

(责任编辑:eppiadmin)

Copyright ©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监制 琼ICP备19003759号-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