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上午,我院召开抗风救灾工作表彰大会,我所获得“抗风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胡美姣、张欣、唐超、高景林等4位同志获得“抗风救灾先进个人” 荣誉称号。
2011年9月29日至10月4日,强台风“纳沙”和强热带风暴“尼格”联系袭击海南、广东等省区,使我所的科研、生产和当地农业遭受重大损失。全所广大干部职工在所领导班子的号召和带领下,放弃国庆放假,不畏艰险、团结协作,投身于抗风自救和科技救灾工作,为全所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灾区农业生产恢复做出了贡献。
先进集体事迹简介
今年强台风“纳沙”和强热带风暴“尼格”登陆海南,强风和强降雨给海南人民财产和农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我院与我所的生产与工作也受到严重影响。根据上级部门和院领导有关部署,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积极部署,紧急组建科技防风救灾指挥部,迅速动员和组织全所职工投身抗灾救灾工作。在此次抗击台风的过程中,所领导班子一直冲锋在抗击台风的第一线,带动全所职工齐心发扬顽强作战、不惧狂风暴雨的拼搏精神,尽职尽责、积极开展灾后自救和投身科技救灾中,发扬“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与台风奋力搏击,充分体现了环植所这个大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形成众志成城、抗击台风的统战斗堡垒
1. 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迅速部署,科学组织,抗灾各项工作快速展开
根据“纳沙”强台风的预报情况,9月28日、30日,10月1日,易克贤所长/书记分别召开所长办公会扩大会议,紧急部署抗灾救灾各项工作。所领导班子成员、各部门(办公室、课题组、科技平台)负责人、各党支部支委成员等参加会议。
会议强调,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院领导的工作指示精神。积极开展自救工作,积极组建科技服务队,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受灾第一线,面对面开展技术服务,促进各项科技救灾技术措施落实,力求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2.成立防风救灾指挥部,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提供强有力的领导组织保障
以易克贤所长/书记为总指挥,黄贵修副所长/副书记、刘奎副所长为副总指挥,综合办胡盛红主任为总协调人的“防风救灾”指挥部,统筹领导所科技救灾工作。
儋州片区所内灾后自救等工作负责人由黄贵修副所长/副书记担任,综合办具体落实;海口片区实验大楼灾后自救等工作负责人由李勤奋副所长担任,基条办具体落实;灾后科技服务工作负责人由刘奎副所长担任,开发办具体落实。
3、组建了3个党员先锋科技救灾服务工作队
刘奎副所长任负责人,开发办具体落实科技服务相关工作。成立由3个基层党支部成员为骨干的党员先锋科技救灾服务队,总人数达到60人以上,根据工作需要,组织专家组到灾区调查、指导救灾。
二、积极组织开展灾后自救与科技救灾行动
1. 积极开展灾后自救
灾情发生后,所领导班子多次组织所里的干部职工分头到各试验室、试验基地、手套厂中试车间、科技园实验大棚等地了解受损情况,指导广大职工开展灾后自救工作。10月1日、3日、8日,分别组织3批次100余人次对办公楼、细胞楼等所在办公区域行道树、断枝落叶、试验大棚等进行清理,对室外实验设备进行加固。
2. 开展科技救灾行动
在科技救灾服务行动中,我所共组织20批次100多人次赶赴海南省海口、澄迈、屯昌、临高、儋州、白沙、琼中、东方、昌江和广东省遂溪县等10个市县的15个乡镇的22个行政村开展科技救灾行动,其中以所为单位组织15批次,配合品资所、生物所和院领导派出专家5批次。
9月30日上午,由刘奎副所长带队的第一党支部专家组先遣对一行4人赶赴澄迈县冬季瓜菜主产区罗浮洋进行灾后调查,提供技术支持;9月30日下午,易克贤所长/书记带领第二党支部专家组一行4人赴所“城乡互联,创先争优”定点结对单位儋州市木棠镇木棠村开展“纳沙”强台风后的救灾行动。
10月2日,在易克贤所长/书记、刘奎副所长带队下,所组织专家赴海南屯昌、琼中两县,开展台风“纳沙”的灾情调查和抗风救灾工作。
9月30日至10月3日,黄贵修副所长/副书记组织科技人员一行5人前往受灾严重的海南省临高县多文镇和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简水足村、陈村进行灾情调研与指导。
10月2日下午,蒲金基副所长会同品质所专家赶赴东方市新街镇马岭村调查芒果受灾情况。
10月3日,在易克贤所长/书记亲自带队下,所组织专家前往儋州、白沙和昌江一带开展灾情调查和抗风救灾工作,等等。
组织编印有关农作物病虫害灾后防控技术明白纸等技术资料。由开发办牵头,组织相关专家编印天然橡胶、香蕉、木薯、甘蔗、槟榔、胡椒、热带果树、冬季瓜菜等作物灾后防治明白纸,发放各有关单位和农户。赠送农作物病虫害灾后防控技术资料1000多份。我所为儋州市木棠村5户受灾严重的困难农户送去1000元慰问金、5袋大米和5瓶食用油,帮助受灾农户度过暂时的生活困难。
3.在抗风救灾行动中彰显所职工“舍小家,顾大家”的忘我本色
在抗风救灾行动中,许多所职工放弃休假一直坚守在抗风救灾的第一线,把捍卫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由于台风到来适逢国庆长假,为做好科技救灾工作,经所长办公会决定,所领导班子、全所党员同志、各办公室成员、课题组值班科技人员等取消休假,坚守一线,开展抗灾自救和科技服务,深入灾情严重的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为海南农业救灾和灾后恢复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4.迅速开展冬种瓜菜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帮助受灾群众早日致富
为贯彻落开展“救灾行动进千村,科技服务进万家”专项行动的指示精神,10月18日,我所与儋州市政府共同在木棠镇举办了以“创先争优传技术、灾后恢复促生产”为主题的冬种瓜菜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班,并深入受灾作物现场指导灾后恢复生产。为进一步贯彻“服务海南冬种瓜菜病虫害防控”专项行动的部署,11月4日,我所联合海口市规划局在海口市东山镇溪南村举办了一期冬种瓜菜病虫害防控知识培训班。
在这次抗风救灾行动中,在所领导班子强有力的领导下,全体职工干部积极响应、紧急行动,冲锋在抗风救灾的第一线,涌现了许多先进个人和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充分诠释了“环植人”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的精神,也充分展示了环植所这个大集体的战斗力与凝聚力。这次抗风救灾行动受到了农民朋友的强烈欢迎,同时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充分的肯定。
先进个人事迹简介
——胡美姣
该同志在9月底台风即将来临时,协助所领导、综合办制定抗风方案,灾后积极参与自救工作,将风灾对我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面对今年强台风对我省农业带来的灾难,该同志义不容辞地参加科技救灾,先后到临高、儋州、海口、三亚等地指导香蕉、蔬菜、橡胶、芒果、水稻等作物的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根据农民的需求,还编写了瓜菜、热带水果灾后恢复生产与病(虫)害防治的幻灯片与明白纸,先后在文昌、儋州、海口等地进行技术培训;面对农民灾后发生的瓜菜疑难病害,义务对送检样品进行病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立即反馈给农民。面对灾后三亚芒果枝枯病的严重发生的情况,带领我所的芒果病虫害专家前往芒果园实地调查,确诊该病主要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枝枯病,当场指出果农防治该病的误区,并传授了正确的防治方法。
该同志的抗风救灾事迹先后在院网上报道了5次,得到了我所肯定。
先进个人事迹简介
——张欣
2011年9月29日至10月4日,海南连续遭受强台风“纳沙”和强热带风暴“尼格”袭击,给我院的科研、生产和热区的热带农业带来重大损失。台风期间,该同志响应院所号召,充分发扬不畏艰险、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放弃国庆休假,奋力投入抗灾自救和科技救灾中,确保了全院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的科研、生产、生活秩序,同时也为受灾严重的地区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充分体现了热科院作为热带农业科技国家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抗风救灾过程中,该同志先进典型事迹如下:
一、及时抓紧福山香蕉枯萎病抗病品种试验示范基地灾后重建
9月29日下午2时半第17号台风“纳沙”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登陆,中心附件最大风力14级。环植所澄迈县福山镇香蕉枯萎病抗病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受到严重损害,种植的抗病品种矮杆贡蕉、大蕉、广粉2号、金手指、抗枯5号、自选的巴西蕉芽变株系等及对照巴西蕉,大的蕉树被拦腰折断,小中蕉树蕉叶部分被折断,所有保留蕉叶一张完整的叶片被风吹成“散叶”。10月1号上午该同志随同课题组赶到基地,查看灾情,并交待工人要及时清园、留好吸芽,后喷施杀菌剂,加紧管理,做好下造的评价工作。基地工人十分激动,在台风灾害后马上就有管理人员来处理,让他们不会感到孤立无援。
二、积极参与我省香蕉救灾行动 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撑
据调查,这次台风对我省儋州、昌江、海口、临高、澄迈等地处于抽蕾前后及挂蕾的香蕉损害率达100%,小苗中苗吹弯,稍大苗吹断。 农民受灾严重,急需科研人员技术支持。该同志从事香蕉植保工作,近几年来,长期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在工作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此次救灾活动中排上了用场。
10月7日,随海南省农业厅香蕉橡胶救灾小分队参加儋州市香蕉救灾行动。省农业厅组织了8只救灾小分队,省南亚办蒙绪儒处长带领香蕉橡胶救灾小分队。10月7日,蒙处长邀请该同志参与儋州香蕉救灾行动。查看了儋州东城镇、光村镇香蕉受灾情况,香蕉受灾严重,1米以下的香蕉吹弯,1.3米以上香蕉吹断,部分蕉园严重积水。该同志指导农民救灾:及时清园,注重防治叶斑病、黑星病,及时排除积水。儋州市农技中心吴曼峰主任参加了此次活动。市电视台报道了此次活动。
10月9日,儋州市农委联合热科院举办儋州市灾后恢复生产启动会,参后人员有热科院科技人员、各乡镇分管农业副镇长、种植大户等,会上热科院宣传了香蕉、橡胶、水稻、甘蔗、瓜菜台风灾后重建生产技术,该同志参加了此次大会,接受了大会的精神及指示。10月10日,该同志就随儋州市农技推广人员一同雅星镇指导香蕉生产。雅星镇香蕉种植面积4000亩,“纳沙”台风对香蕉危害较大。该同志指出台风过后香蕉救灾措施。当地农民认为所提供技术实用,有些技术他们没有想到,对此表示欢迎。
先进个人事迹简介
——唐超
2011年9月29日至10月4日期间,在海南连续遭受强台风“纳沙”和强热带风暴“尼格”袭击的情况下,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全体职工,在所领导带领下,主动放弃国庆休假,投身到抗灾自救与科技救灾工作中,充分体现了我所科技人员在大灾大难面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受到如此不畏艰险,团结奋进精神的感染,本人在抗灾自救与科技救灾工作中也竭尽全力,与广大同事一道共克时艰,现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院党委〔2011〕32号文的要求,将本人在抗灾救灾与科技救灾服务方面开展的工作简述如下:
2011年9月30日,强台风“纳沙”尚未远去之时,按照我所科技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本人即陪同刘奎副所长和高兆银助理研究员前往台风重灾区临高和澄迈开展灾情调研,在大部分农村道路无法通行之时,冒着一定危险,深入受灾最重区域,展开科技救灾工作。
2011年10月1日,本人根据工作部署和岗位职责(开发
办负责人),通过短信平台,要求已建立“双百”行动示范户的专家电话询问农户受灾情况,并通过电话开展指导。
2011年10月2日至4日期间,本人陪同易克贤所长一行,先后前往屯昌、琼中、儋州、白沙和昌江一带开展灾情调研和科技救灾,重点针对橡胶、香蕉、瓜菜等作物展开指导。在之后抗灾救灾行动中,本人时刻按照院所部署和岗位要求,积极履行职责,组织专家配合和直接参与责任区域的抗灾救灾工作,累计派出专家20多人次。并与所领导、开发办成员一道,分别于10月18日和11月4日,在儋州市木棠镇木棠村和海口市琼山区东山镇溪南村开展瓜菜灾后处置技术与冬种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
在我所抗灾自救工作中,在台风来临时,本人主动冒雨陪同综合办人员前往细胞楼和手套厂等区域开展安全检查。台风过后,本人主动前往所受灾基地,开展灾情调查和损失估测,并配合综合办撰写受灾报告,积极争取抗灾救灾资金,以尽快恢复我所科研与示范基地的生产。在10月8日我所细胞楼杂物清理工作中,本人与全所职工一道,主动持刀清理枯枝败叶。等等!
以上叙述虽未详备,但已基本勾勒出本人在这次抗灾救灾工作中所做的工作。申报先进实为获得肯定,不负院、所领导赋予的开发办负责人职责,请酌情考虑。
先进个人事迹简介
——高景林
今年国庆前后,受热带风暴“海棠”、强台风“纳沙”和强热带风暴“尼格”的接连影响,海南受灾严重,抗风救灾刻不容缓。面对这起罕见的台风灾情,党员高景林同志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以实际行动在抗风救灾期间,交出了让群众满意的答卷。
台风就是命令
9月30日,获知16号强台风“纳沙”的情况后,高景林同志心系全省蜂农,当即给儋州、琼中、屯昌、文昌、海口、澄迈等各示范县负责人打电话,要求他们立即通知蜂农到蜂场了解查看情况,加固蜂箱,如有损失立即上报。这个果断决定,挽救了无数蜂群。最大限度减少了“纳沙”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一时间拿出自救方案
灾情显现,他再也坐不住了,变黄金周为抗灾周,第一时间拿出自救方案。10月1日-3日,通过调研发现,台风对海南蜂场损害很大,主要是因为大多数蜂场放蜂在树底下,台风把树吹倒后打翻或压翻蜂箱,箱盖打开,因风大不能及时处理,巢脾及蜜蜂被风吹雨淋,翻倒的蜂群大多损坏或逃跑,中蜂场损失较意蜂场严重。根据灾害情况及时提出台风自救措施及建议,将灾后生产自救及防止次生灾害发生的相关措施归纳总结,制定了《蜜蜂灾后自救技术措施》手册。依托体系平台组织指导示范县并迅速开展蜜蜂恢复生产示范点的选点、培训和宣传工作,指导蜂农恢复生产,为全省蜂业顺利开展灾后自救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险情就是召唤,亲临一线指导
10月5-6日,“尼格”台风过后,高景林带领团队成员一行,在海口示范县负责人王天斌陪同下,赴文昌翁田、龙马,海口永兴镇及澄迈永发等地蜂场,指导蜂农开展灾后自救并传授蜜蜂科技救灾技术。
10月9-10日,应儋州市农技中心邀请,高景林带领团队成员一行,分别对那大镇、蓝洋镇、南丰镇等地蜂场的受灾情况进行调研和技术指导。
10月11-12日,高景林带领团队成员一行,分别对白沙县阜龙乡来寨村吴兴龙等蜂场的受灾情况进行调研和技术指导。
10月13 -14日,高景林带领团队成员一行,分别对澄迈县仁兴镇美厚村黄经训等蜂场的受灾情况进行调研和技术指导。
行动就是形象,党员彰显本色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帮,民有所困、我有所助,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由于高景林同志在防抗台风第一线,冲锋在前,把创先争优活动中焕发出的精神和力量投入到抗风救灾的第一现场,国家现代蜂产业技术体系儋州综合试验站第一时间了解灾情,第一时间为蜂农提供自救措施,极大的减少了灾害损失,得到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赞誉。这是一场人与自然的抗争,这是一次对共产党人的严峻考验,他,高景林同志用行动验证了“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人”的不怕困难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