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环植所桑蚕与经济昆虫研究组在椰甲截脉姬小蜂化学感受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揭示了椰甲截脉姬小蜂化学感受蛋白AhisCSP1的双重配体识别能力,为解释该蜂的复合生态行为提供新视角,也为基于AhisCSP1靶标的引诱剂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椰甲截脉姬小蜂是棕榈植物重要检疫害虫椰心叶甲的寄生性天敌昆虫。该蜂通过感受环境中不同类型的信息化合物来寻找适宜寄主,但其化学感受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化学感受蛋白(CSPs)在昆虫识别信息化合物的最初阶段发挥重要作用。椰甲截脉姬小蜂转录组中已鉴定1个CSP基因(AhisCSP1),团队通过分析该蜂AhisCSP1的表达和功能特征,发现AhisCSP1基因在椰甲截脉姬小蜂触角中高表达,表明它可能参与该蜂化学感受过程;不同虫态表达分析表明,AhisCSP1基因在椰甲截脉姬小蜂成虫表达量显著高于卵、幼虫和蛹中的表达量,这可能是由于该蜂在成虫阶段具有更复杂的嗅觉接收谱和更高的嗅觉灵敏度。配体结合试验表明,AhisCSP1蛋白与椰树挥发物(L-α- 松油醇、3 - 苯基丙酸戊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苯甲醇)和椰心叶甲幼虫虫体挥发物(异十六烷、十五烷、苯甲酸丁酯)表现出强的结合能力,表明AhisCSP1基因可能介导椰甲截脉姬小蜂对寄主生境挥发物和寄主相关挥发物的双重感知,从而在寄主定位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关研究成果以“Cloning, Expression, and Odorant Bi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emosensory Protein 1 in Asecodes hispinarum, a Parasitoid of the Coconut Leaf Beetle”为题,发表于«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环植所李科明副研究员为该论文第一作者,王树昌研究员和广西农科院张晋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和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的资助。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10886-025-016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