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本所概况
    • 所简介
    • 领导班子
    • 本所历史
    • 机构设置
  • 组织机构
    • 职能机构
    • 科研机构
  • 科技创新
    • 科技动态
    • 科研平台
    • 科技政策
  • 人才队伍
    • 产业体系专家
    • 专家库
  • 科技支撑
    • 仪器设备介绍
    • 试验基地
  • 乡村振兴
    • 支撑机构
    • 科技服务
    • 成果转化
  • 党群工作
    • 党建工作
    • 群团活动
    • 创新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详细
热科院环植所揭示海南岛褐飞虱季节性迁飞规律
作者:吕宝乾 来源: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日期:2024-04-18

       近日,中国热科院环植所南繁作物与迁飞害虫团队通过多数据源首次揭示海南岛褐飞虱的季节性迁飞规律,为监测防控稻飞虱提供基础支撑。

       褐飞虱是我国一类农作物虫害,通过刺吸韧皮部汁液造成水稻“虱烧”, 而且还能传播水稻病毒造成间接危害。褐飞虱在海南可全年发生,不仅影响当地粮食生产安全,而且威胁着南繁水稻育种制种。

       海南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既是稻飞虱的虫源地,又是害虫东亚迁飞场的重要通道。然而稻飞虱种群季节发生动态、迁飞规律及影响因素尚不清楚。研究团队基于2017-2022年海南岛褐飞虱的监测数据,运用风场分析、同位素分析等手段,发现褐飞虱虽然在年际和不同区域存在波动,但是发生高峰期集中在上半年的4-6月和下半年的10-11月。4-5月由于西太副高的影响,东南风利于海南岛的褐飞虱迁出并主要降落在两广地区;6月西南风促进褐飞虱从较低纬度地区(越南中部、老挝南部和泰国东部)向北迁飞,受降雨的阻碍中途会降落到海南岛;10月东北风促进稻飞虱从较高纬度地区(广东、福建南部等地)向南越冬迁飞,受降雨影响登陆海南岛,这种降雨和风模式的相互作用大大增加了褐飞虱迁入海南岛的机会。研究结果为预测褐飞虱在海南发生、及时防控稻飞虱提供指导。

 图片1.png

褐飞虱在海南地区的季节性迁飞模式

 图片2.png

褐飞虱捕获丰度与降水、风速相关性分析

 图片3.png

2017-2022年海口、儋州、三亚褐飞虱高空灯逐5日捕获总量

       相关研究结果以“Seasonal migration pattern of an important rice pest: Nilaparvata lugens (Hemiptera: Delphacidae) on Hainan Island, China”为题发表于《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顾福雄为论文第一作者,环植所吕宝乾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三亚崖州湾科技专项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93/jee/toae091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 © 2016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琼ICP备19003759号-5
 
  • 首页
  • 本所概况
    • 所简介
    • 领导班子
    • 本所历史
    • 机构设置
  • 组织机构
    • 职能机构
    • 科研机构
  • 科技创新
    • 科技动态
    • 科研平台
    • 科技政策
  • 人才队伍
    • 产业体系专家
    • 专家库
  • 科技支撑
    • 仪器设备介绍
    • 试验基地
  • 乡村振兴
    • 支撑机构
    • 科技服务
    • 成果转化
  • 党群工作
    • 党建工作
    • 群团活动
    • 创新文化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 通知公告
  • 招聘
  • 科技进展
  • 媒体资讯
  • 政策法规
  • 文明创建
当前位置:>首页>工作动态

热科院环植所揭示海南岛褐飞虱季节性迁飞规律

作者:吕宝乾 来源: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发表时间:2024-04-18 点击: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

       近日,中国热科院环植所南繁作物与迁飞害虫团队通过多数据源首次揭示海南岛褐飞虱的季节性迁飞规律,为监测防控稻飞虱提供基础支撑。

       褐飞虱是我国一类农作物虫害,通过刺吸韧皮部汁液造成水稻“虱烧”, 而且还能传播水稻病毒造成间接危害。褐飞虱在海南可全年发生,不仅影响当地粮食生产安全,而且威胁着南繁水稻育种制种。

       海南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既是稻飞虱的虫源地,又是害虫东亚迁飞场的重要通道。然而稻飞虱种群季节发生动态、迁飞规律及影响因素尚不清楚。研究团队基于2017-2022年海南岛褐飞虱的监测数据,运用风场分析、同位素分析等手段,发现褐飞虱虽然在年际和不同区域存在波动,但是发生高峰期集中在上半年的4-6月和下半年的10-11月。4-5月由于西太副高的影响,东南风利于海南岛的褐飞虱迁出并主要降落在两广地区;6月西南风促进褐飞虱从较低纬度地区(越南中部、老挝南部和泰国东部)向北迁飞,受降雨的阻碍中途会降落到海南岛;10月东北风促进稻飞虱从较高纬度地区(广东、福建南部等地)向南越冬迁飞,受降雨影响登陆海南岛,这种降雨和风模式的相互作用大大增加了褐飞虱迁入海南岛的机会。研究结果为预测褐飞虱在海南发生、及时防控稻飞虱提供指导。

 图片1.png

褐飞虱在海南地区的季节性迁飞模式

 图片2.png

褐飞虱捕获丰度与降水、风速相关性分析

 图片3.png

2017-2022年海口、儋州、三亚褐飞虱高空灯逐5日捕获总量

       相关研究结果以“Seasonal migration pattern of an important rice pest: Nilaparvata lugens (Hemiptera: Delphacidae) on Hainan Island, China”为题发表于《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顾福雄为论文第一作者,环植所吕宝乾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三亚崖州湾科技专项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93/jee/toae091 

(责任编辑:eppiadmin)

Copyright ©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监制 琼ICP备19003759号-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