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本所概况
    • 所简介
    • 领导班子
    • 本所历史
    • 机构设置
  • 组织机构
    • 职能机构
    • 科研机构
  • 科技创新
    • 科技动态
    • 科研平台
    • 科技政策
  • 人才队伍
    • 产业体系专家
    • 专家库
  • 科技支撑
    • 仪器设备介绍
    • 试验基地
  • 乡村振兴
    • 支撑机构
    • 科技服务
    • 成果转化
  • 党群工作
    • 党建工作
    • 群团活动
    • 创新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详细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蜜蜂专业委员会专家应邀来我所进行学术交流
作者:吴娇 来源: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日期:2023-09-15

       应我所邀请, 9月14日上午,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苏松坤研究员和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挺研究员来我所开展学术交流。学术交流会由环植所王释婕副研究员主持,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会上,苏松坤研究员做了题为“蜜蜂采集后跳舞行为及其脑部分子基础研究”的学术报告。苏老师详细介绍了团队以蜜蜂采集食物后回巢表现跳舞行为为研究范式,监测采集蜂的采集和跳舞行为,同时检测采集蜂在采集和信息交流关键阶段的脑部生物胺信号,为蜜蜂饥饿个体采集食物后跳舞行为过程中回忆良好食物源的快乐值所触发的脑部多巴胺神经通路为基础的欲望系统(Wanting system)。吉挺研究员做了题为“东北黑蜂起源分析驯化对蜜蜂品种形成的影响”的学术报告。介绍了团队以东北黑蜂为研究对象,首次提出“蜜蜂品种”的概念,认为人工驯化对生物进化有着巨大影响,引发了人们对蜜蜂进化和驯化过程的重新思考,研究结果对蜜蜂分类学产生重要影响。

       与会人员分别就物如何影响蜜蜂跳舞行为和蜜蜂如何识别优质食物、蜜蜂如何实现跨区域育种和蜜蜂适应性表观性状表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苏松坤: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教育部高校动物生产类教指委委员,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入选福建省百人计划,闽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蜜蜂遗传育种、行为、分子、蜂王浆功能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前往德国、澳大利亚、法国、美国等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探索项目等科研项目二十多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等5项次。先后在《Science》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90余篇;主、参编蜂学专著12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0多项。

       吉挺: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蜜蜂生物学与蜜蜂遗传资源研究。国家畜禽遗传资源蜂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扬州试验站站长、中国养蜂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现代农业(特色畜禽)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江苏省畜牧业协会蜂业分会秘书长。多年来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nce Advances等SCI刊源论文50余篇,参编出版论著5部。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 © 2016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琼ICP备19003759号-5
 
  • 首页
  • 本所概况
    • 所简介
    • 领导班子
    • 本所历史
    • 机构设置
  • 组织机构
    • 职能机构
    • 科研机构
  • 科技创新
    • 科技动态
    • 科研平台
    • 科技政策
  • 人才队伍
    • 产业体系专家
    • 专家库
  • 科技支撑
    • 仪器设备介绍
    • 试验基地
  • 乡村振兴
    • 支撑机构
    • 科技服务
    • 成果转化
  • 党群工作
    • 党建工作
    • 群团活动
    • 创新文化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 通知公告
  • 招聘
  • 科技进展
  • 媒体资讯
  • 政策法规
  • 文明创建
当前位置:>首页>工作动态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蜜蜂专业委员会专家应邀来我所进行学术交流

作者:吴娇 来源: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发表时间:2023-09-15 点击: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

       应我所邀请, 9月14日上午,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苏松坤研究员和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挺研究员来我所开展学术交流。学术交流会由环植所王释婕副研究员主持,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会上,苏松坤研究员做了题为“蜜蜂采集后跳舞行为及其脑部分子基础研究”的学术报告。苏老师详细介绍了团队以蜜蜂采集食物后回巢表现跳舞行为为研究范式,监测采集蜂的采集和跳舞行为,同时检测采集蜂在采集和信息交流关键阶段的脑部生物胺信号,为蜜蜂饥饿个体采集食物后跳舞行为过程中回忆良好食物源的快乐值所触发的脑部多巴胺神经通路为基础的欲望系统(Wanting system)。吉挺研究员做了题为“东北黑蜂起源分析驯化对蜜蜂品种形成的影响”的学术报告。介绍了团队以东北黑蜂为研究对象,首次提出“蜜蜂品种”的概念,认为人工驯化对生物进化有着巨大影响,引发了人们对蜜蜂进化和驯化过程的重新思考,研究结果对蜜蜂分类学产生重要影响。

       与会人员分别就物如何影响蜜蜂跳舞行为和蜜蜂如何识别优质食物、蜜蜂如何实现跨区域育种和蜜蜂适应性表观性状表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苏松坤: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教育部高校动物生产类教指委委员,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入选福建省百人计划,闽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蜜蜂遗传育种、行为、分子、蜂王浆功能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前往德国、澳大利亚、法国、美国等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探索项目等科研项目二十多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等5项次。先后在《Science》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90余篇;主、参编蜂学专著12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0多项。

       吉挺: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蜜蜂生物学与蜜蜂遗传资源研究。国家畜禽遗传资源蜂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扬州试验站站长、中国养蜂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现代农业(特色畜禽)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江苏省畜牧业协会蜂业分会秘书长。多年来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nce Advances等SCI刊源论文50余篇,参编出版论著5部。


(责任编辑:eppiadmin)

Copyright ©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监制 琼ICP备19003759号-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