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准制定(修订)背景
根病是橡胶生产上三大毁灭性病害之一,是限制橡胶单产提高的重要生物因子。病原菌侵染胶树根颈部,造成根部腐烂和胶树死亡,损失巨大。近年受胶价低迷、种植收益低的影响,病虫害防治投入不足、弃管现象普遍,根病发生逐年加重,严重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当前针对我国橡胶树根病的监测尚无统一技术规范,亟需制定橡胶树根病监测技术规范,有效实现根病的早发现、早防治,对保障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贺春萍研究员牵头编制完成的NY/T 4518—2025《热带作物病虫害监测技术规程 橡胶树根病》获农业农村部批准发布,自2025年5月1日开始实施。
二、标准主要内容
NY/T 4518—2025《热带作物病虫害监测技术规程 橡胶树根病》规范了橡胶树根病监测站点设置与管理、症状识别与病情调查统计、监测方法、档案保存等监测程序。适用于橡胶树根病的调查和监测。
(一)规范了橡胶树根病的监测站点设置与管理要求
1. 监测范围要求
监测范围应覆盖我国橡胶树主栽区。
监测点所处位置的生态环境和橡胶树栽培品种应具有区域代表性。
监测对象为大田胶园,包括开割胶园和幼龄胶园。
2. 监测站点设置
监测站管理部门与依托单位:各省(自治区)的相关橡胶主管部门或各市(县)的橡胶主管部门为监测站业务管理部门,各橡胶企业或科研单位为监测站的依托单位。
监测站点建设:监测站应设立在橡胶树主要种植区域,每个市(县)设立监测站1 个,每个监测站设立固定监测点不少于3 个,每个监测点设立不少于2 个观察点。在监测站辖区内,选择所在区域主要种植的品种(系)、树龄、具有代表性立地环境和管理水平以及有根病发生史的1 个林段为1 个固定观察点,每个观察点橡胶树不少于300 株。若固定监测点内的橡胶树已砍伐更新,应及时设置新的固定监测点。
监测站点人员配备:每个监测站应配备具有植保或相近专业的站长1 名,每个监测点应配备具有植保或相近专业的观察员1 ~2 名。站长全面负责监测站的管理工作,收集和汇总各监测点报送的监测数据,并报送至相关管理部门;观察员负责观察点具体监测工作及将数据上报至监测站。
(二)规范了症状识别与病情调查统计要求
1.症状识别
2. 病情分级
同一级别中树冠症状与根部症状发生矛盾时以根部症状确定病害级别。
(三)规范了监测方法要求
监测频次:固定监测点每年在病害发生流行期4 月至11 月,每月调查一次。
监测内容:在新叶开始老化到冬季落叶前调查。监测内容包括根病的种类、病情级别、发生株数、发生面积、种植品种、定植时间等。
固定监测:在观察点范围内,采用“Z”字型取样法选取50 株橡胶树作为监测植株对象,对橡胶树逐一编号。观察监测植株及其相邻2 株植株树冠有无异常。
踏查:在辖区橡胶园内,综合考虑橡胶树品种(系)、割龄、海拔等,选取有代表性的林段按照“Z”字型取样法目测观察植株有否出现根病为害状。记录根病种类、调查面积、发生面积、调查株数等,统计发病率、病害级数、株数和病情指数。
(四)规范了档案保存要求
监测信息数据应做好保存,保存期3 年以上。
三、标准实施意义
农业行业标准NY/T 4518—2025《热带作物病虫害监测技术规程 橡胶树根病》的制定有助于统一橡胶树根病站点设置、管理、症状识别、病情调查统计、监测方法及档案保存等相关技术要求,规范橡胶树根病的监测技术,明确监测站点布局、人员职责,确保监测的有效性,避免盲目用药,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产品质量和确保农产品安全,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从而促进天然橡胶产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