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至22日,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病害防控岗团队成员时涛研究员等一行5人分别前往广东、广西等木薯主产区,联合广州试验站和机械化岗团队,开展食用化、规模化木薯园病害调查与产业调研。
调查发现,开平地区的食用木薯品种华南9号、廉江地区机械化种植的南植199等品种长势良好,田间仅有细菌性萎蔫病、褐斑病和白点病零星发生。受连续降雨影响,部分田块积水严重,建议相关农技人员和农户做好排水,避免根腐病发生,并做好细菌性萎蔫病疫情监测和中心病区病害防治工作。合浦地区部分规模化木薯园细菌性萎蔫病普遍发生,部分田块死苗严重,分析与多年病菌积累、种茎带菌、苗期高温降雨频繁等因素有关。根据为害情况,建议及时用乙蒜素进行防治,下一年度选用来自无病田的健康种茎进行种植。
针对近年来开平地区出现的短季节种植木薯加工新产品(植后6个月收获,淀粉含量低但口感滑嫩)、合浦地区鲜食食用木薯规模扩大、食用化发展迅速带来的种茎价格上涨等产业新趋势,各团队和相关企业领导、种植户就种茎扩繁、机械化种植技术优点、健康种茎保育、不同用途木薯的管理模式差异、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
联合进行食用化木薯园病害调查
机械化种植木薯园病害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