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本所概况
    • 所简介
    • 领导班子
    • 本所历史
    • 机构设置
  • 组织机构
    • 职能机构
    • 科研机构
  • 科技创新
    • 科技动态
    • 科研平台
    • 科技政策
  • 人才队伍
    • 产业体系专家
    • 专家库
  • 科技支撑
    • 仪器设备介绍
    • 试验基地
  • 乡村振兴
    • 支撑机构
    • 科技服务
    • 成果转化
  • 党群工作
    • 党建工作
    • 群团活动
    • 创新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动态 » 详细
我所专家赴广西、贵州联合开展木薯病害调查与技术交流
作者:李超萍 来源: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日期:2024-06-19

       6月13日至16日,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病害防控岗黄贵修研究员带领团队成员一行6人分别前往广西南宁、北海、贵港和贵州望谟等地,联合相关岗站合作开展木薯病害调查与技术交流及服务。

       调查发现,广西南宁、贵港、北海,贵州望谟等地区木薯整体生长长势良好。因受近期持续高温、多雨天气影响,细菌性萎蔫病(CBB)在广西北海、贵港等地部分薯园发生为害和流行,受害植株叶片大量凋萎、提前脱落甚至整株枯死。其中,北海合浦县石湾镇清水村木薯基地的CBB发生严重,部分种质受该病影响,出现严重的缺株缺苗。低洼及排水不畅地块受雨水浸泡影响,导致木薯根系受损、长势弱,个别地块发现有根腐病为害,其中望谟种质试验基地根腐病发生严重,发病率超过40%。疑似检疫性花叶病毒病在多地多个薯园发生为害,花叶症状典型,要求相关农技人员和种植户应给予高度重视,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喷施杀虫剂控制介体昆虫烟粉虱,拔除感病植株并进行集中深埋(销毁)处理;望谟种质备份园发现木薯普通花叶病毒病发病率达70%-80%,15个种质(含选育种质)疑似感染斯里兰卡木薯花叶病毒。

       专家们向当地农技人员、种植户介绍了细菌性萎蔫病、花叶病等危险性病害,以及根腐病、炭疽病等主要病害的危害情况、识别特征和防治关键技术,并与相关企业及农户就木薯种植的经济效益、管理模式、防控技术需求、产业价值链延伸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及服务。

图片2.png

图片3.png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 © 2016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琼ICP备19003759号-5
 
  • 首页
  • 本所概况
    • 所简介
    • 领导班子
    • 本所历史
    • 机构设置
  • 组织机构
    • 职能机构
    • 科研机构
  • 科技创新
    • 科技动态
    • 科研平台
    • 科技政策
  • 人才队伍
    • 产业体系专家
    • 专家库
  • 科技支撑
    • 仪器设备介绍
    • 试验基地
  • 乡村振兴
    • 支撑机构
    • 科技服务
    • 成果转化
  • 党群工作
    • 党建工作
    • 群团活动
    • 创新文化

科技创新

  • 科技动态
  • 科研平台
  • 科技政策
当前位置:>首页>科技动态

我所专家赴广西、贵州联合开展木薯病害调查与技术交流

作者:李超萍 来源: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发表时间:2024-06-19 点击: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

       6月13日至16日,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病害防控岗黄贵修研究员带领团队成员一行6人分别前往广西南宁、北海、贵港和贵州望谟等地,联合相关岗站合作开展木薯病害调查与技术交流及服务。

       调查发现,广西南宁、贵港、北海,贵州望谟等地区木薯整体生长长势良好。因受近期持续高温、多雨天气影响,细菌性萎蔫病(CBB)在广西北海、贵港等地部分薯园发生为害和流行,受害植株叶片大量凋萎、提前脱落甚至整株枯死。其中,北海合浦县石湾镇清水村木薯基地的CBB发生严重,部分种质受该病影响,出现严重的缺株缺苗。低洼及排水不畅地块受雨水浸泡影响,导致木薯根系受损、长势弱,个别地块发现有根腐病为害,其中望谟种质试验基地根腐病发生严重,发病率超过40%。疑似检疫性花叶病毒病在多地多个薯园发生为害,花叶症状典型,要求相关农技人员和种植户应给予高度重视,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喷施杀虫剂控制介体昆虫烟粉虱,拔除感病植株并进行集中深埋(销毁)处理;望谟种质备份园发现木薯普通花叶病毒病发病率达70%-80%,15个种质(含选育种质)疑似感染斯里兰卡木薯花叶病毒。

       专家们向当地农技人员、种植户介绍了细菌性萎蔫病、花叶病等危险性病害,以及根腐病、炭疽病等主要病害的危害情况、识别特征和防治关键技术,并与相关企业及农户就木薯种植的经济效益、管理模式、防控技术需求、产业价值链延伸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及服务。

图片2.png

图片3.png

(责任编辑:eppiadmin)

Copyright ©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监制 琼ICP备19003759号-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